甚麼是霸凌??
挪威學者Olweus(1991)對霸凌(bullying)的定義為「一個學生長時間並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
因此「霸凌」(bully)指的是孩子們之間,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是一個長期存於學生校園的現象,專指孩子之間進行惡意欺負的情形。
霸凌的六種型態
兒童福利聯盟(2009)針對霸凌行為區分為以下六種型態:
- 肢體的霸凌:最容易辨認的一種型態,包括踢打弱勢同儕、搶奪他們的東西等。
- 言語的霸凌:運用語言刺傷或嘲笑別人,這種方式很容易使人心理受傷,既快又刺中要害,
雖然肉眼看不到傷口,但它所造成的心理傷害有時比身體上的攻擊來得更嚴重。
- 關係的霸凌:關係的霸凌往往是透過說服同儕排擠某人,使弱勢同儕被排拒在團體之外,或
藉此切斷他們的社會連結。這一類型的霸凌往往牽涉到言語的霸凌,常會牽涉散播不實謠言
的情形,或是排擠離開小團體的成員。
- 反擊型的霸凌: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通常面對霸凌時他們生理上會
自然的予以回擊;有的時候被害者則是為了報復,對著曾霸凌他的人口出威脅。也有部分受
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這都屬於反擊型的霸凌。
- 性霸凌:類似性騷擾。包括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嘲諷玩笑、評論或譏笑、對性別取向的譏笑
(例如:「娘娘腔」的男生)、傳閱與性有關令人討厭的紙條、身體上侵犯的行為,如以性的
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體,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願的性行為…等。
- 網路霸凌:上述所有霸凌方式皆可透過「網路」執行之,所謂的網路霸凌行為包括:孩子曾
經使用網路的聊天室、網路電話、留言板、 MSN 等,散佈謠言、留下辱罵或嘲笑的字眼。
此類方式讓學生持續在學校的霸凌行為,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此外,網路無遠弗界的
特性,導致受害的範圍更大,影響更深遠。
我被霸凌了...該怎辦!?
若您碰到疑似霸凌行為,請與我們聯絡!
大成商工
反霸凌校安中心電話:(05)6339271
反霸凌求救信箱:nobullying@mail.tcvhs.ylc.edu.tw